close

 

回到英文教室不多久,

就進入學期末了。

(美國的暑假五月就開始了,

天都還微涼的咧……)

跟去年一樣,

即將到來的最後一堂課是Potluck Party

 

Lee提到,Potluck在以前,是各人帶上自己幸運擁有的食材,與大家的東西煮成一大鍋,一起分享。

第一次接觸到Potluck的概念,則是多年前從山口美由紀的漫畫中看到的。每人帶來自己的神秘食材,一股腦地投入水中,煮成大鍋火鍋。再看各自幸運」撈到什麼東西吃。

 

Lee的概念惜福;山口則是帶點惡搞趣味。

 

不過現在不這樣搞成一大鍋了。Lee要我們每個人帶一盤菜,最好是能代表各自國家的料理。

 

上週二收到我的攪拌機之後,沉迷在玩麵團、玩攪拌機、試烤箱的樂趣中。於是打算試做蔥花麵包,況且還有王老師做後盾,總覺得應該會不錯。結果週末離奇地被空鋁罐劃破手指頭,而且是使用率最高的右手食指。只好乖乖地放棄跳級做蔥花麵包,另謀出路。

 

隨即想到兩週前為了製作林老闆的醡醬麵,在韓國超市找到臺灣出產的冷凍毛豆筴。又記起Meggy曾經說過,外國人對涼拌毛豆接受度很高。就決定是涼拌毛豆啦。

 

要拿涼拌毛豆代表台灣料理大概有點勉強。日本人吃了兩百年,中國人也吃,雖然不曉得韓國有沒有涼拌毛豆,不過我的毛豆可是在韓國超市買的啊。這下只好在調味方式上多動點腦筋了。

 

搜尋網路的結果,要和日本的涼拌毛豆區隔比較簡單。日本做法是燙熟之後簡單地灑上鹽,吃的是毛豆的原味。不過這樣的吃法對亞熱帶的台灣來說太清淡,對重口味的美國人來說也不夠味囉。

 

中國的傳統做法我就比較不確定了。畢竟臺灣與中國使用同樣的語言,又沒有標明參考來源,實在是分不出究竟是臺灣人的網誌參考中國的做法;還是中國人的論壇收集臺灣的食譜。姑且避免使用花椒吧。

 

主要有三派做法,

一種是煮熟的毛豆快速冷卻之後,拌上乾的調味料和香油後冷藏入味。

第二種要先爆八角花椒香油,讓八角和花椒的香氣散出來,冷卻之後再和其他調味料一起拌毛豆。

第三種是用調味過的冷醬汁泡毛豆。這個醬汁可以是簡單的鹽水,也可以是各式各樣的鹹味高湯。

 

朋友們都建議我選用第一個做法,我想這應該就是台灣最普遍的吃法了。

 

材料:

臺灣產毛豆筴

八角

調味料:

蒜頭

辣椒

黑胡椒

白胡椒

香油

 

做法:

1、用開水加入八角和較多的鹽,川燙毛豆莢。(註一)

2、燙熟的毛豆莢瀝乾後倒入冰塊中降溫。(註二)

3、拌入調味料和八角,醃半小時之後,再倒入香油。

      冷藏數小時。(註三)

 

註一:毛豆莢兩尖端要剪掉一些,幫助入味。水中的鹽要加多一點,可以使毛豆帶鹹味。另外可以在川燙的水中加一小匙小蘇打,阿基師說可以幫助脫毛和保色。而李師父說小蘇打會使毛豆帶鹼味並使豆莢變軟爛。如果我買到的毛豆莢還帶有毛,我會試試看,到時再補上測試的結果。

註二:用浸泡冷水的方式降溫,水會滲入豆莢中;決定用冰塊和電扇降溫。

註三:油會妨礙入味,先加調味料拌勻,等一陣子之後(試試看半小時夠不夠),再裹上香油。

 

參考網站:

妃娟與大、小拉拉的網路日誌

愛在廚房

生活在臺灣

One girl two dogs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呦~路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