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幾個月前看到小米在介紹這款餅乾的時候,
就覺得「這是我的菜」,我一定會喜歡。
所以有攪拌機和烤箱之後,就早早地準備好餅乾麵團,
準備第一次烤龐多米的時候要接著烤。
(我喜歡預熱一次烤箱,多烤幾樣東西。自以為節省效能
XP)
只是我對小米提供的連結內容有兩個疑問。
第一個是加可可粉的時機;
第二個是糖的量。
我在做馬芬的時候,都是將可可粉當作乾性材料,
最後才和麵粉、鹽、和膨發劑一起加入拌合的。
所以對於原食譜混合糖和油之後,下一步就加入可可粉
感到很疑惑。
於是問了孤狗大神,
發現巧克力雪花餅乾是非常受歡迎的一種餅乾,
各大英文食譜網站都有提供。
多看了幾種做法之後,
推測有兩個可能原因,
一個是原始食譜是用溶化的巧克力磚,所以原本要
先加入;後來有人用可可粉和油取代巧克力磚的時候,
沒有跟著更改製程。
另一個可能原因是,可可粉加上糖油就等於溶化的巧克
力,所以可以先加。
其實還有另一個可能原因,就是做餅乾沒有做蛋糕那麼
複雜,材料只要混合成團就可以了。
再來就是糖。
美國的食譜做出來的甜度通常是很恐怖的。
各大網站的糖量居然是一致的,與我最先參考的食譜
也是一樣的。
這樣絕對是太甜了。
不過原製作者說,這個甜度對他來說剛好。
黃某人又不怕甜。
就決定用原本的比例做一次,以後有需要再調整了。
材料:
可可粉的配方 |
巧克力磚的配方 |
||||
糖(1t=4g) |
2杯 |
380g |
糖 |
1杯 |
190g |
液態油(1T=15cc) |
3/4杯 |
180cc |
油 |
1/2杯 |
120g |
可可粉(1T=5g) |
3/4杯 |
60g |
苦甜巧克力(溶化) |
4 oz |
120g |
蛋(large)(註) |
4個 |
|
以下皆同 |
||
香草精 |
2 小匙 |
|
|||
中筋麵粉(1/4C=30g) |
2又1/3杯 |
280g |
|||
泡打粉(1/8t=0.7g) |
2 小匙 |
11g |
|||
鹽(1/4t=1.5g) |
1/2小匙 |
3g |
註
美國的large egg比台灣的蛋小一點,在台灣買到的蛋,一般是連殼約66公克,去殼後大約就是60克的蛋液。
美國一般食譜用的蛋是large size的,一顆大約60公克,去掉蛋殼差不多55公克。差異不太大,所以可以不用在乎蛋的大小,直接套用顆數。只是較大的蛋做出來的餅乾內部會更鬆軟一點。
這樣做出來的餅乾,非常美式。表層酥脆,內層鬆軟。
試著折斷餅乾,不會一下子就碎裂,也不會掉一堆餅乾
屑。
我打算下一次做的時候,
糖量直接減半。
我寧願去掉一些麵團裡的糖,也不要減少表面裹的糖粉。
表面的糖粉要夠多,雪花才會潔白而漂亮。
(我預期糖減半之後,內部鬆軟而濕潤的美式餅乾口感
就會不見了,不過到時候再說囉XD,反正台灣人也比較
習慣香酥脆口的餅乾^^)
對了,如果就是想要吃脆一點的餅乾,
蛋就少加一顆,甚至只用一半都可以。只是最後麵團會較
乾,所以整出麵團球之後,要稍微用大拇指壓扁,烤出來
的餅乾才不會太厚。
不介意的話,另外多加一小匙的小蘇打,也會較脆。
這個麵團剛完成的時候是黏稠的麵糊狀的,
沒有辦法整成球型。
所以要進冰箱冷藏至少四個小時,等麵糊成團才能繼續
整形。
冷藏可以放兩〜三天,有需要的話,冷凍可以保存兩週。
不過放越久,膨發劑(發粉和小蘇打粉)效果會變差,稍微
會影響口感。
烤了餅乾之後,
又覺得自己缺一個冷卻架了。
龐多米可以放在竹米篩上冷卻,理想的不得了。
但是我不希望餅乾的油滲到竹片裡,
所以只好直接留在烤盤裡冷卻。
我想這也是我的餅乾內部比較濕潤的原因。
這樣我就沒辦法做酥脆的餅乾啦。
真是令人煩惱哩。
順便提供我找到的營養表,其實也就是熱量表。
這個食譜包含四份以下的營養成分。
一份餅乾約284公克
一份的熱量是 1128大卡 39%熱量來源是脂肪
|
% Daily Value* |
總脂肪酸 49.0g |
75% |
飽和脂肪酸 8.0g |
41% |
反式脂肪酸 0.0g |
|
膽固醇 212mg |
71% |
鈉 371mg |
15% |
總碳水化合物166.0g |
55% |
膳食纖維 7.0g |
29% |
糖 101.0g |
|
蛋白質 17.0g |
34% |
Vitamin A |
5% |
|
Vitamin C |
0% |
鈣 |
10% |
|
鐵 |
37% |
同場加映:
這是烤這盤餅乾前出爐的龐多米。
是新攪拌機的第二個麵團,第一條龐多米,
因為烤沒多久就傳出土司香味,誤以為烤溫太高,稍微
降了烤溫之後,
就烤不熟了。
表面稍蒼白,小縮腰。
吃常溫白土司的話還可以拉出絲來,
但是切片烤過再吃,口感碎碎的,不太好哩。